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廉洁从家出发】黄旭华:“有国才有家,有家才能尽孝”
日期: 2024-10-21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来源:清风新医

只要天气晴好,94岁的黄旭华每天上午都还会去办公室,“整以前的研究资料,供后人使用”。

在家里,饭菜依旧是夫人李世英做,他现在负责洗碗。孩子们回来,一家人热闹聊天,他喜欢坐在一边微笑听着,偶尔插几句“有分量的话”。阳台的花开得正好,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字:深海蛟龙。

“我非常爱我的父母、妻子、女儿,但是我更爱国家,更爱核潜艇事业。”黄旭华说,“我跟我的女儿们也讲过,有国才有家,如果有矛盾,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我自己第三位。”

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谈起家,黄旭华首先说到的总是自己的父母:“我在工作当中如果有一点成果,这些因素除了党的教育培养外,都是受我母亲的影响。”

黄旭华夫妇与100岁母亲合影

黄旭华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们学成之后选择离开富饶的祖籍广东揭阳,来到了相对贫瘠的海丰县田墘镇定居,“那时候那里是盐碱地,地方病很多,最穷最需要医生。他们有这个思想,就是做医生不是要去最好的地方,而是去最需要的地方”。

由于没有在专门学校接受过正规的医学训练,父母常常为无力救治更多的疑难病人而遗憾。因此,他们一直教育黄旭华兄弟姐妹9人要好好读书,有所成就。父亲在汕尾和乡亲合力创办了白沙中学,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出钱出力,不求回报。

黄旭华的母亲是产科医生,只要有产妇家属来求诊,无论多晚无论家里的孩子怎样哭闹,二话不说就拿起药包出门。有穷人交不起医药费,母亲就说:“小孩儿会叫人的时候,抱过来叫我一声干娘就好了。”这么多年来,她有多少干儿子干女儿,数都数不过来。

父母这种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黄旭华心中深深埋下种子。

黄旭华小学毕业时,正值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从老家去汕头、去梅县、去桂林,却始终找不到一张平静的书桌。炮火与动荡中,他逐渐悟出一个道理:弱国就会受人家欺凌,受人家宰割要中国不再受欺负,中国得强起来。

出生于医生之家的他,毅然改变了从医志向,将航空与造船作为了自己填报大学的志愿后,以造船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

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当时核垄断大国的核威慑,党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被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

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回老家探亲,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这一别,竟是30年。

恪守对组织的承诺,绝不对外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黄旭华埋首当起了无名英雄。他与父母、兄弟姐妹的联系只剩下一个信箱号码。

“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像别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干得好?”母亲再三写信问他。每次他都避而不答。时间久了,老人家便不再问。

“你不回去你会后悔的,家里的人也会怨你的。”父亲和二哥去世候,不少人劝他向组织上提一提,请个假回去一趟。

“我向组织提,组织一定会同意我回家,但是我不能这样做。我相信父母会理解我,就算有埋怨,我自己承担。”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5年《解放军报》发表文章《骑鲸蹈海赖神将》中国研制新潜艇第一次见报,保密大门逐渐放开。

应该找机会回一趟家了。

1986年11月,已是花甲之年,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借出差之机回了趟广东老家。93岁的老母亲拉着他去游七星岩,一路上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却再没问他在做什么工作。“她认为不该问的也问不出来。”

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

黄旭华把这期《文汇月刊》寄给母亲,文章全篇没有提到“黄旭华”三个字,但写了“他的贤内助李世英”。母亲将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知道被兄弟姐妹们误解为忘记养育自己亲生父母的不孝儿子,原来是在为国家做这件事情。

母亲将其他子女们都找过来,讲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要理解。”

母亲的话传来,黄旭华哭了。“俗话说忠孝难两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父母这种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黄旭华心中深深埋下种子。

黄旭华小学毕业时,正值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从老家去汕头、去梅县、去桂林,却始终找不到一张平静的书桌。炮火与动荡中,他逐渐悟出一个道理:弱国就会受人家欺凌,受人家宰割要中国不再受欺负,中国得强起来。

出生于医生之家的他,毅然改变了从医志向,将航空与造船作为了自己填报大学的志愿后,以造船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

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当时核垄断大国的核威慑,党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被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

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回老家探亲,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这一别,竟是30年。

恪守对组织的承诺,绝不对外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黄旭华埋首当起了无名英雄。他与父母、兄弟姐妹的联系只剩下一个信箱号码。

“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像别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干得好?”母亲再三写信问他。每次他都避而不答。时间久了,老人家便不再问。

“你不回去你会后悔的,家里的人也会怨你的。”父亲和二哥去世候,不少人劝他向组织上提一提,请个假回去一趟。

“我向组织提,组织一定会同意我回家,但是我不能这样做。我相信父母会理解我,就算有埋怨,我自己承担。”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5年《解放军报》发表文章《骑鲸蹈海赖神将》中国研制新潜艇第一次见报,保密大门逐渐放开。

应该找机会回一趟家了。

1986年11月,已是花甲之年,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借出差之机回了趟广东老家。93岁的老母亲拉着他去游七星岩,一路上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却再没问他在做什么工作。“她认为不该问的也问不出来。”

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

黄旭华把这期《文汇月刊》寄给母亲,文章全篇没有提到“黄旭华”三个字,但写了“他的贤内助李世英”。母亲将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知道被兄弟姐妹们误解为忘记养育自己亲生父母的不孝儿子,原来是在为国家做这件事情。

母亲将其他子女们都找过来,讲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要理解。”

母亲的话传来,黄旭华哭了。“俗话说忠孝难两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你是总师,你必须要下去,艇上100多个人的生命安全你要负责到底,否则这个队伍就不能带了。”妻子内心翻江倒海,对他却假装冷静。

极限深潜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时年64岁的黄旭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消息传来,李世英哭了。“她之前表现得冷静,是担心动摇我的决心,影响我的情绪。直到我深潜成功了,压在她心里面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黄旭华哽咽着回忆。

歉意与感激时常萦绕,黄旭华尽己所能,用爱去弥补。

每次出差回家,黄旭华总会想着给妻子买点好东西,不知买什么好,就跟着别人学。有一次见别人买了块印花布,也跟着买了一块,回家一看,发现妻子早就有一件这样布料的衣服了。李世英开玩笑:“你可以背得出你工程上的多少数据,就记不得我在你面前穿了几年的印花布衣服。”黄旭华跟着别人买菜却是灵得很,到菜市场先暗中找一个看上去很精通家务、和妻子年龄相仿的人,人家买什么,黄旭华就跟着买什么,妻子果然满意!

每年下雪,黄旭华只要在家,总会陪女儿们一起去堆雪人,父女试比高下,玩得不亦乐乎。过年了,他买许多鞭炮,还别出心裁弄来个空罐头盒戴在大鞭炮的头上,一炸,先是一声闻所未闻的奇响,再是罐头盒凌空几丈跳起霹雳舞,孩子们笑弯了腰:“爸爸,过了年就把你送到托儿所去!”

家里的“音乐会”也是表达爱意的好方式,很随意的时间里有一个人哼哼两句,其他人便自发跟着唱起来,吹口琴、拉二胡、打扬琴……黄旭华样样都能来,以一身才艺家欢乐。

“为事业尽力,以爱来治家。”黄旭华说,“我们从来没有跟对方讲过一句我爱你,或我要给你什么荣华富贵,但是我们一直是相印的。为了国家的事业,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促进,这就是爱的实际行动。”

“我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像他那样做事”

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是黄旭华夫妇在养育下一代时一直坚持的原则。

在家里,小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大人从来不帮,就连参加高考这样重要的日子黄旭华夫妇都不会去接送。学滑冰,黄旭华从来都是站在一旁,让孩子自己摸索,哪怕摔个鼻青脸肿;学游泳,父亲把她们举起来,往水里一丢,让她们自己扑腾。夫妇俩对女儿们的成长也不过多干预,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品质。

但有一样,却是他们不厌其烦对孩子们讲的:“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更要做一个有人性、有人格、有尊严的人。自己一辈子干什么都要想到国家,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决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国家如今的富强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奋斗过来的,不能说我们就应该享受这个条件,没有这个道理。你应该珍惜,而且要继续奋斗。”这是黄旭华给出的理由。

大女儿黄燕妮至今记得小时候看父亲工作时的情景。“我那时候人还没有桌子高,搬个小板凳坐在他书桌下面看他,很长时间他一动都不动,那种专注忘我的神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个时候我就说,我长大了要坐在爸爸对面办公。”

在女儿们的印象里,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父亲都是一脸平和没有一句怨天尤人的话,也从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自己的科研事业。

“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会跟着去做。”黄燕妮说那时,“虽然都不知道父亲具体是干什么的,但那份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的忠心和热爱,对我影响很大。我就想,我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像他那样做事。”

1980年,在全市招考中,黄燕妮以优异成绩考了研究所,成了父亲黄旭华的同事,实现了小时候“要坐在父亲办公桌对面办公”的豪言。如今,她也已退休,和父亲一样,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

小女儿黄峻则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武汉广播电视台,将宣传工作当作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出国留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又选择回到武汉,回到了原来的岗位。“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不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是要让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变得更好。”黄峻说。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从事对外宣传的她早早就开始了工作,积极宣传武汉的抗疫努力和武汉重启后的新生,“让全世界知道武汉解中国”。

“我们可能作不了像父亲那样大的贡献,但他忠于国家、热爱事业的信念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才能对得起自己和家人。”女儿们说。

如今,家里最小的外孙也已在读大学,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他总喜欢来跟外公聊聊。在后辈们那里,黄旭华是亲人,更是榜样。

版权所有(C) 2008-2020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党委本科生工作部] 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邮政编码:453003 联系电话:302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