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案例资源

作者: 时间:2022-09-2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案例资源


导论


1.“四个自信”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党之大业、时代关切、人民期待。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98年前,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来,时代和人民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开创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正是因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心不动摇,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顺应“中国之治”新要求,更加坚定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阔步奋进“中国之治”的必由之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路走得对不对,只有人民的体会最真。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只能走“苏联的路子”,但我们党很快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们党领导全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日之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注脚。中国的明天,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笃信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笃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断筑牢“中国之治”的思想之基。实践辉煌的背后是科学理论的指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成功。理论的先进性,发挥着强劲的先导性作用,科学回答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理论自信是我们理直气壮,铿锵回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底气,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思想金钥匙”,必须坚持到底、坚定不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创新深化“中国之治”的制度保障。成熟稳定的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从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共同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曲线。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吸取着千百年来国家制度建设文化,历经初步确立、探索创新到成熟稳定的各个阶段,人民悉心栽培的成果。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把强大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凝聚增强“中国之治”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经五千年历史的锤炼,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薪火相传的文化自信气质与积淀的历史底蕴使然。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自信赋予的强大生命力,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使然。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来时路,汲取时代前进的动能,培育担当时代复兴大任的新人,凝聚共识画好奋进的同心圆。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资料来源:光明网,2019年11月01日)




2.“疫情大考”淬炼“中国之制”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要在防控疫情中冷静思考、总结经验、全面审视,更加致力于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完善、更健全,不断提升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使人民生命健康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最近一段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考验着我们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凸显了“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也进一步淬炼着“中国之制”,使其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价值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停留于口号,而要落实到治国理政实践的各项工作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

疫情防控阻击战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价值。人类的历史伴随着重大的疫情灾害,古往今来如何应对非常棘手。这次新型肺炎疫情使我们面临着艰难而复杂的形势。面对突发的新型传染病,有关病毒的性质机理和危害程度,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全弄清楚的。一方面,传染病的危害极大,必须给予充分的警惕。人类历史上超级传染病曾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对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全面应对的代价很大,必须进行理性的衡判。中国是一个人口突破14亿的大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不慎重对待。在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前,中国内地所有省区市全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断然采取的包括局部阻隔、延长假期等举措,都是旨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全力采取的保安全、保供给等服务,都是旨在维护人民正常生活。

要正确处理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没有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意义。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辩证统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使得在遭遇新型肺炎疫情时,我们有更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要把防控疫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继续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要密切关注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让未来更加健康地发展。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我们党成立以来的99年历史中可以发现,党的领导这个显著优势,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所一再证明的,是为历次抗击重大灾害所一再证明的。

疫情防控阻击战凸显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有力开展。在疫情严峻的时刻,党的坚强领导给了全国人民以定力和信心。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曾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一次次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也一定能够领导广大人民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疫情防控阻击战凸显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防控疫情做出了决策部署,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令行禁止,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要跟进到哪里。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的,对不敢担当失职渎职的,都要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全国一盘棋的动员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构筑这个大棋局的,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有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新型体制,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互助精神,有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历史传统。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的独特优势,是我们成就事业、破解难题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疫情防控阻击战凸显了全国一盘棋的优势。这次疫情防控实行的是“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各地各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举措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需要,也要考虑对重点地区、对全国防控的影响。此次疫情防控实行的是“人民战争”。人民群众是防控疫情的主体,也是打赢这场战役的胜利之本。在疫情严峻之时,有奋战一线的共产党员,他们挺身而出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广泛动员同心协力中织出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

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受到了国际关注。中国在数日之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赞道: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自我审视中淬炼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防控疫情的考验。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在防控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和有效发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固根基、扬优势,也要补短板、强弱项,以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具体而言,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要在防控疫情中冷静思考、总结经验、全面审视,更加致力于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完善、更健全,不断提升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02月14日)


3.70年辉煌成就与坚定道路自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取得这些伟大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形成了一条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坚持这条道路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自觉。

9月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少年军校”开展“追忆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经典”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到来。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近年来,河北省巨鹿县引导农民发展优质杏品种种植,全县种植杏树8万余亩,年销售收入超3亿元。图为游客在一采摘园内采摘。新华社发

  1、新中国70年探索奋斗的伟大实践成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切,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但是当时,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没有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只能“以俄为师”,依照苏联的经验办事。但我们党很快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强调要“以苏为鉴”,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党的八大为标志,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展开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独立自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们面对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凋敝、满目疮痍,遭遇过3年严重自然灾害,受到过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遭受过中苏关系破裂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曾发生过“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错误。但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断开辟前行的道路。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和积累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重要经验。这些都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施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受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严重洪涝灾害、2003年“非典”疫病灾害、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和挑战。通过持续努力和奋斗,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2012年11月,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奏响了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乐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沉着应对国际国内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取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总之,经过70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篇章。中国人民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

  70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全球发展格局和世界历史走向,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展现出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但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内忧外患,中国人民饱受苦难。如何摆脱这种命运,首要的问题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为此,各种政治力量先后提出了种种方案,尝试各种道路,但都失败了。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弱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开启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军。到本世纪中叶,当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新方案。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占大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也就二三十个,即使这些国家,近年来也陷入困境和危机而难以自拔。不少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原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不顾本国国情和特点、盲目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到头来不仅没有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还导致国内党争纷起、社会动荡、经济滑坡,有的国家甚至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成功走出了一条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大大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打破了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历史意义将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自觉

  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能够走得好。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奋勇前进。

  补足精神之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精神之源。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就必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贯穿着共产党人永不动摇的信仰,贯穿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保持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总依据、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容易,重要的是看准了、认定了,就要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进行伟大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广大共产党员都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09月12日 05版)








版权所有: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联系电话:0373-3029124 邮政编码:453003

新医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