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开创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
——在全校处级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党委书记陈建国
(2017年12月13日)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绘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让世人赞叹,让国人骄傲!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让世界瞩目,让华夏振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十九大召开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开展了系列学习宣教活动,在全校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之前,学校党委中心组已经开展多次专题学习活动,各基层党组织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从今天起,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目的是以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到位、行动对标,带动全校学习贯彻落实走向深入,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升认识、统一行动的过程,转化为谋划发展、廓清思路的过程,转化为提升能力、展现作为的过程。
下面,我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和学校实际,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谈几点意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深刻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充分结合省委有关实施意见,深刻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深刻理解、充分把握“新时代”的政治判断和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也是领会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基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一政治判断和所处历史方位的内涵和意义。
一是深刻认识这一政治判断的基本依据。这个基本依据包含四个方面:首先,从我国发展阶段来看,站上了新起点。国家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家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形成了历史性影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次,从社会主要矛盾来看,发生了新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直接影响或规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再次,从党和国家工作来看,赋予了新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党和国家必须拿出新理念新办法来化解矛盾,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第四,从党的理论创新来看,实现了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二是深刻认识这一政治判断的历史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变化了的矛盾和情况,同时必须关注三个未变的情况。首先,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新时代仍处在这个历史阶段之间;其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仍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再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科学的历史标定,新时代仍处在这个历史标定之内。
三是深刻认识这一政治判断的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饱含深情地以三个“意味着”对这一政治判断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叙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论述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二)深刻理解、充分把握“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贡献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为我们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提供了思想指引、点亮了指路明灯。这是我们要理解的第二个重点内容。
一是深刻认识“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增强“四个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市场供给体系结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执政环境等均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这些新变化,围绕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背景,切实增强理论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二是深刻认识“新思想”蕴含的核心要义,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核心要义,我们才能在新思想指引下,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
三是深刻认识“新思想”作出的历史贡献,践行“四个伟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指南,形成了新方略,推动了新实践。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到“四个伟大”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三)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新征程”的崇高使命和战略部署
“新征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对全面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庄严宣示。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目标和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理解“新征程”的深涵要义,尤其要把握好新征程所肩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全面对标对表,进一步明晰我们在新征程中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责任与担当,着力理清发展思路,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学校发展进入新征程。
(四)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新要求”的治党担当和坚定意志
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这是我们党一贯的作风。党的十九大立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内容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内涵十分丰富,意义非常重大。
一是指明了党的建设方向。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二是抓住了党的建设根本。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作为统领,摆在首位。三是提出了党的建设主线。就是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四是明确了党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个总要求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党的使命担当的深刻认识,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我们一定要坚决落实这个总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二、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科学判断,强调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有了新特征,也就有了新任务、新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新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准确把握新使命,开启学校建设发展的新征程。
一是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大面向新时代,从国家发展、国际竞争、现代化建设和以人民为中心这四个战略维度把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使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国家发展看,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国家各项事业中,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先行先导。今后,高等教育将成为国家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引领的动力,未来引领世界大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是高等教育。从国际竞争看,我国教育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我们面临的竞争是国际竞争,教育强国是国际比较中的强国,这就更需要我们坚定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从现代化建设看,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必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撑实现国家现代化。从以人民为中心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可以说,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都是沉甸甸的,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到使命的神圣、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
二是准确把握新特征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也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发展思路由注重扩大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即将完成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过渡,主要任务是通过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二是评价方式由单一指标向系统综合转变。高等教育评价不再局限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微观评估,同时加强了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中观和宏观评估,全面考量高等教育对科学发展、文化进步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贡献。三是资源配置由差异分布向均衡分布转变。努力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公平和质量问题,协调区域教育教学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四是国际地位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既要扎根中国大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能力和自信;又要以全球视野谋划高等教育发展,与世界优质教育主体平等合作,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航者。这些新特征预示着,在新时代,基本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有利于推动每一所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教育质量将在教育发展中占据更大的分量。这是新时代教育新特征给我们未来发展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导向。
三是准确把握新任务、新要求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党的十九大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立足于人民群众对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教育的新需求,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等新任务、新要求。就高等教育来说,主要聚焦于五大新任务、新要求: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于“落实”;二是素质教育聚焦于“发展”;三是教育公平聚焦于“推进”;四是“双一流”建设聚焦于“加快”;五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聚焦于“实现”。
面对这些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教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就是回归读书这个常识,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二是回归本分,就是回归教书育人这个基本功能,做教育分内的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是回归初心,就是回归培养人才这个初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就是回归报国梦、强国梦这个教育梦,最终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了精准把握“四个一流”,即一流大学是总目标,一流学科是重要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的表征指标,是条件之一,而不是一流大学的本身。有了一流学科,不等于有一流大学。比一流学科更重要、更根本、更本质的是人才培养,是一流本科。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没有一个一流本科,建设一流大学,是自娱自乐,全世界没有一所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不是一流本科。在中国的大学,90%是本科,10%是研究生,90%的人才输送到社会上是本科,本科如果质量不能保证,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就无法给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更何况像我们这样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培养优秀的本科生更应该是我们的主业。因此,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就大学的本质而言,我们必须更加高度关注本科生的教育培养,更加重视我们的专业建设,真正把人才培养捧在手里、担在肩上。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省战略发展新征程中的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召开来,省委出台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意见》,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也发表了系列讲话,对全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为我们立足河南,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政策空间。
一是准确把握我省新征程奋斗目标中的新机遇。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十分明确,其中有一些目标规划与我们息息相关,比如,到2020年,“打造三个高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面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建成更具影响的创新、开放、文化三个高地,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50年,“全省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全面实现”“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昭示,指出了新方向,其中蕴含的许多机遇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要贴近这些目标规划去谋求发展。总体目标中还提到了几项基本原则,也需要我们去着力把握,比如,“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取得新进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等等。这些基本原则也是具体要求,要统筹贯彻落实好。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把全省新时代新征程战略部署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结合实际衔接形成我们的新时代新征程战略规划,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尽早着手,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和谋划学校未来。
二是准确把握我省建设国家战略区域示范区新征程中的新机遇。在地方办大学必须紧贴地方实际,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我们在新乡发展,一方面高度关注全国全省发展形势和区域战略,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参与新乡地方建设,与地方互联互动,释放活力,取得共赢。我省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体工作中有几项需要特别关注。一个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主攻方向中,“推进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另一个是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第一动力中,“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第三个是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空间布局中,“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郑汴一体化为先导推动郑州与新乡、焦作、许昌深度融合”,等等。这三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都涉及新乡,工作指向明确。今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我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方案》,也强调要“加快推进新乡市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做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健康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郑(州)新(乡)产业带,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整合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由此可见,包括创新产业、生物技术、医药科技等在内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新乡未来经济发展中牢牢占据着核心地位,这些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深度参与的事情,特别是新乡刚刚被定位为豫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发展势头很好,校地合作的机遇非常丰富,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紧抓实,出真招、见实效。
三是准确把握新时代我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征程中的新机遇。省委相关意见明确提出,要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致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重点提到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引进嫁接国内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还明确提到了要提高就业质量,强调“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同时,也格外强调了要建设健康中原,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等制度”“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健康养老养生示范区”,等等。这些深切关系到我们,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对我们事业发展的深度引领,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需要我们关键着手。教育和就业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的职责,要看到规划中高等教育发展更加开放的要求,加强国际合作、校际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在加大开放合作中谋求发展良机;要看到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的变化,更加注重创业带动就业。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卫生健康保障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我省整体卫生健康保障水平目前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地位,我省的每千人可提供服务床位数、每千人执业医师数、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卫生健康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健康中原建设之路任重道远。而我们又是河南的西医本科院校,承担了全省近一半的本科临床医学生的培养工作,医疗卫生服务辐射了整个豫北。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是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现实情况。回校几个月的时间,对学校方方面面进行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研。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学校的的确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的感觉是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成果等都是前所未有,今非昔比。让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第一,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不足四百亩的校园,还没有完全利用,很多地方杂草丛生,校园建筑寥寥无几。如今,一千多亩的校园,绿树成荫,高楼林立,花园式校园基本建成,教学科研条件以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第二,人才培养形势喜人。学校招生规模稳中有升,生源范围已经涉及29个省(区、直辖市),生源质量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尤其是今年,普通本科专业整体纳入省内一本招生,可以说对学校具有里程碑意义。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研究生教育规模达到800余人,招生就业形势也不断走好。所有这些,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是我们办好大学的基础和前提。第三,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的七个门类学科,凝练了三大重点学科群,启动了“高原高峰”学科建设工程,获批了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建设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近年每年度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连续位列全省高校第9位、发表SCI论文数量连续位居全省高校第6位。组织实施“265人才工程”,专业教师博士比例达到33.7%,并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第四,附属医院和三全学院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附属医院和三全学院的发展,和十几年前比较,不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一附院作为百年名院,已经站在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上,在学校事业发展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二附院作为老牌的专科医院,院区规划以及睡眠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让人耳目一新;三附院虽然是个比较年轻的医院,但这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渐显现了一定的实力;三全学院随着搬迁到平原新区,更是有了明显变化,已经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和附属人民医院也为学校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五,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学校近年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功夫。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做得都很扎实,也很有特色。成绩的取得,是历届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努力的结果,包含了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心血和汗水。这是我们的家底,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基础。对此,我也深表感谢,也会倍加珍惜。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们也的的确确存在一些短板不足和一些现实的问题。校园整体规划不够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和机制不够顺畅;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方面,我们欠账还很多;学科建设、科研平台没有形成体系,还不能形成合力,不能很好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和效益都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还缺乏标志性的成果;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附属医院从一定程度上讲,还不是一个高水平、高速度的运行状态;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等还不是太强;广大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有效的保障等。这些问题和不足与我们所处时代的要求不适应,与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不适应,与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不适应。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感觉到、关注到。这就是我们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是需要我们下一步重点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和困难,也是我们将要发力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
二是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使命担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走进新时代,回首学校过去,新医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最初从一个小小的教会医院到开启医学教育,这个时期,学校在艰难中前行,新医人在履行救死扶伤、行医渡人职责的同时,以医者的责任担当和睿智的眼界,开启了我们医学教育的先河。学校正式建校后,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迁、并、更名和提升,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医学专科院校。期间,新医人矢志不渝,艰苦创业,涵养了一大批良德大师和沧桑名医,培养了一大批立足基层专心医患的医学人才,培育了豫北医专的良好声誉。升格本科院校以来,我们又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实现了学校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要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到今天,经过几代新医人的努力,尤其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可以说我们的事业又到了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奋斗目标,也是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而还没有做成的大事,更是我们这一代新医人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使命,担当起这份职责。
三是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思路,五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条道路上稳步推进学校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今天,党的十九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论述,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持续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未来几年,或者说“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信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以服务健康中国、健康中原为导向,坚持“创新引领、内涵提升,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党的建设和优良的校风,凝聚起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踏上新征程。
三、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就要开启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在新的时代,未来几年我们如何开创学校新局面,开启学校新征程。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坚持科学谋划,做好事业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在发展上,学校要主动适应健康中国、健康中原的新要求,着力打造立足中原的“健康航母战斗群”。校本部要搭好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共享优质资源,提供智力支持。各二级院系要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依托自身实际,做出自己的亮点、特色。各附属医院要围绕育人目标,强化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以学科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带动医疗水平的提升,进而全面提升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一附院要做大做强;二附院要做优做特;三附院要加快发展;其他附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特色。独立学院、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等,则要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强强合作,最终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各方共同发展。各个层面只有互相协调,互利共赢,协同作战,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才能真正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二是在布局上,校园功能定位要有相对稳定的规划。各个区域、每个建筑的功能定位要相对固定。只有功能定位固定,学校在逐步建设和完善中,我们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秩序。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不顾其他,想到哪就搬到哪,一个部门扩容装修,多个部门受到牵连,到处都是临时安置、应急安置,杂乱无章。有的一个单位分布在多个区域、几个地方,既不利于工作,也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下一步,我们要根据职责分工,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对校园区域功能定位、建筑功能定位,以及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办公用房等进行整体谋划和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执行,力争一院一栋楼或几院一栋楼,确保我们的建设和发展协调、持续、有序。
三是在治理上,要统筹考虑学校事业不同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此前的发展阶段,学校办学规模体量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到今天,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已经成为我们大学提升的瓶颈。而这些资源的积累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也有其复杂的程序和本身的规律,国家的政策也不是很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规模,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和各类学生之间关系,做到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协调同步,教学、科研、管理协调同步。要通过政策、措施的高度协同,激发起学校所有机构和人的潜力,让广大师生舒心地、阳光地、满怀激情地工作,让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
(二)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去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全面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挖掘和用好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力培育和弘扬具有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着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是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全校上下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本科教学工作放在优先位置,突出教学工作的经常性中心地位,优先保障教学,优先投入教学,从思想观念、政策激励、条件保障等不同方面切实把“教学优先”落到实处,把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更优的资源、更好的政策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来,不断巩固和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和部门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方面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用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推进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进程。
三是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一流的大学是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为标志。学校发展到今天,经历了风雨兼程的历史,回顾起来,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教育,每一次飞跃都与我们人才培养工作分不开,与我们培养的优秀人才分不开。专科时期,我们培养的人才“三基”基本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享誉省内外;本科教育合格评估,我们的学生理论和技能操作综合成绩高于全国同期参加评估高校平均成绩十几分。而且那个时期,我们的生源质量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大部分是调剂过来的,但我们培养的人才却是一流的。而今天,我们招来了全省最优秀的生源,我是不是培养出了最优秀的本科生?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我们会愧对党和人民,愧对我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愧对我们自己的良心。因此,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培养出我们一流的学生。唯有此,我们才不会偏离办学的根本宗旨,学校未来发展才会有希望。否则,我们越发展就越会迷失方向。
(三)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提升驱动创新能力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机制好,正气就容易树起来,人心齐,工作就舒心,干活就有激情,效率自然而然会提高,全校师生就能够形成合力,学校发展就会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否则,机制不畅,就会形成大量的内耗,人各有所思,各自为是,相互扯皮,再大的干劲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明确,体制顺畅。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真正舒心地去干事,干成事;让工作懈怠、牢骚满腹、不愿干事者深感强大的压力和危机,不敢混,也混不下去,真正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二是统筹学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前面我们说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的确确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要统筹学科发展,重点强化相关学科间的协同、临床与基础间的协同、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间的协同,通过统筹协调,形成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协同作战、互利共享的学科发展新局面。要加快推进综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全校资源,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水平,为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集中优势学科,坚持开放与合作,加大培育和绩效激励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标志性科技成果的突破。同时,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和提升,把科技创新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根本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师科技创新的成果。
三是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提升人才发展能力。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学校发展就很难有新的突破。在人才建设方面,我们要有国际视野,要有大手笔。一要放眼世界引进一流人才,一流的团队,作为我们争取重大科技成果的强力支撑和全校科技创新的引领;二要探讨学校、附院、政府等多方位、多层次联合引进人才的政策叠加机制,着力实现人才联合引进,人才待遇共筹,人才红利共享的良好局面;三要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障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发挥作用机制;四要着力为人才创造宽松和谐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总之,我们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界,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还要有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气度,只要我们把人才用好了、用活了,我们的事业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高办学治校的国际化水平。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健康中国、健康河南计划,深化校地、校企、校院、校校联系与合作,扎实做好协同创新、协同培养、协同项目。同时,要坚持把国际化放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国际化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用全球眼光来思考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面上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并实施对外开放合作和国际化战略的有关规划和计划。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营造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生源的学术生态环境。要在可比的国际坐标系中审视和评价自身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为学校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回顾过去,学校刚从卫辉搬迁到这里的时候,条件是何等的艰苦,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为了学校事业发展,师生自做教学用具,自建实验场地,自己开荒成地,蹬着自行车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住的是铁皮房,吃的是自己种的菜,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一些同志甚至累倒在岗位上。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怨言,他们艰苦地奋斗,无私地奉献,也无比地自豪。也正是由于他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学校才发展到现在,才拥有了今天的美好事业和师生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感恩,也应该感谢。
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学校发展了,条件好了,我们必须让广大师生分享发展的红利。要把师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要把师生的重大关切作为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切实解决好广大师生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在推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争取让职工收入不断提升,让校园的环境更加美好,让师生的出行更加安全,让校园的氛围更加温馨,让每一个新医人都感到无比的自豪。一句话,让广大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最有效的保障和落实。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校风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决定学校事业发展的成败。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党员干部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就会充满活力和激情,事业好发展,干部就平安;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党员干部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就会倦怠和疲惫,工作难推进,事业难发展,干部还容易出事。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各单位一把手要善于当“班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当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履行好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的根本职责;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与自己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是班子成员要善于补台。“补台”是讲团结、顾大局,有胸怀、有党性的表现。班子共事就是大家同拉一架马车,相互“补台”则齐头并进,马车才跑得快。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每一位班子成员要强化“补台”意识,勤沟通、多交流,切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内外聚成一股劲。
三是领导班子要做好表率。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之所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先从自身做起,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做起,从八项规定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最终引领全党政治生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就是“关键少数”,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师生树立榜样,做出标杆,做出示范。只要领导做好了,榜样立起来了,广大党员干部就会跟着学,好的风气自然就会形成。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人用人导向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把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治本之策。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握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科学设计选拔任用方式方法,要通过正确的导向、规范的制度、严格的程序、科学的方法,真正把那些品行好、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应用到重要的岗位上,并通过教育培训、鼓励支持等为他们及时补充营养、保驾护航。真正让那些埋头拉车的干部抬头,让那些低头干事的干部出头。
二是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要在现有教育培训的规模、形式、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育培训的视野、实效和创新,要积极拓展渠道,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国际化、常态化、制度化,让广大干部真正受到高水平、高质量、有效管用的培训。
三是强化干部的自我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提升意识,把学习提升作为一种习惯和价值追求,在学习中提升能力、涵养素质。尤其要结合自身和岗位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管理干部要注重提升领导决策、管理服务、依法治校、拒腐防变等综合能力素质。党群干部要争当勤奋学习、执行纪律、干事创业、勤政廉政的模范标兵。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良好政治生态的主阵地。要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基固本,不断完善基层组织设置,推动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支部建设工程,把支部设置同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党支部的工作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做到哪里有师生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支部。同时,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鼓励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出特色、出品牌,着力形成“万紫千红满园春”的党建工作良好局面。
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保证。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风政风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一个地方或单位政治生态出问题,党内政治生活绝对好不到哪里去。所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首先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要积极推动各级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能让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使党内政治生活变了味、走了调。要让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成为柔性的习惯、刚性的纪律,成为良好政治生态的护身符。
三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发挥政治引领方面的主体作用,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这是主基调;其次,要发挥团结凝聚师生方面的主体作用,通过支部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再次,要发挥促进学校中心工作方面的主体作用,围绕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教育引导党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引领带动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毛主席讲过,铁的纪律和规矩“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黄克诚同志曾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党风问题》的文章,文中说:抗战时期,毛主席就靠一个电台指挥全党,“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全党都自觉地执行来自延安的声音。这生动反映了我们党严格纪律要求的优良传统。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往往是从不守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一些干部不学纪律、不懂规矩,出了事才知道纪律规矩的重要;也有些干部是因为思想的滑坡、利益的驱使,明知故犯。所以,纪律和规矩不仅是党员干部的紧箍咒,更是党员干部的护身符。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就必须要让纪律和规矩严起来。
二是加大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单位政治生态好不好,有两个直观标尺:一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二看有没有腐败问题。这两个标尺,既是两个方面,也是两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往往始于思想和作风滑坡。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就要敢于正视问题,“小病”“大病”一起治,治疗和预防一起抓,既强化作风建设,又开展反腐败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扶正怯邪。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廉政教育,以反面案例警示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三是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一个纪律意识再强的人,也有犯糊涂和抱侥幸心理的时候,如果长期缺乏监督,就很可能越轨犯错。一个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信任,更离不开监督。最好的信任是监督,没有监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可能有人会觉得,信任就没监督,提要有人监督,就觉得组织对我不信任、领导对我不信任。其实有人监督、有人看着是福,没人管、没人想管、没人敢管,那才是真正的祸。因此,对于大家来说,不辜负信任,不排斥监督才是正道,要勇于接受监督、勤于相互监督、敢于加强监督。人人主动监督,人人主动接受监督,我们的政治生态在监督下自然而然就会风清气正。
同志们,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发展到今天不容易,凝聚了历代新医人的心血和汗水。今天,新医发展的接力棒交接到我们这一代手中,成绩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我们承接的不仅仅是成就和荣耀,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在新医发展的征程上,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始终保持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化危为机,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