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学院院长朱武凌博士在我院会议室主讲了一场主题为“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会,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应用前景及我院发展合成生物学的建设愿景。本院全体教师和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
合成生物学是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在21世纪快速成长的一个多学科交叉、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崭新研究领域。其研究目标指向是在阐明并模拟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之上,达到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从而建立药物、功能材料或能源替代品等的生物制造途径。该学科是基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以及材料科学的知识积累,综合利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及物理技术,通过工程化原理和方法设计制造生物功能元件、模块和系统,重新设计建造人工生命体。在生物医学、药物合成、生物材料、环境与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誉为全球九大新兴科技之一,被预言是未来生物技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助于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性问题(医药、食物、水、燃料等等)。涉及广阔的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内容。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上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飞速,十多年里就相继取得了“多种基因控制模块设计”、“标准化生物学部件的收集与建库”、“对多种基本部件和模块进行整合”、“完全由人工化学合成、组装细菌基因组”、“将人工合成基因组转入到宿主细胞并获得了具有生存能力的新菌株”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展现了令人鼓舞的美好发展前景。合成生物学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2008年中科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0-2014年“973计划”资助了9个合成生物学项目。主要涉及人工合成细胞工厂、合成微生物体系的适配性研究、微生物药物创新与优产的人工合成体系、合成生物器件干预膀胱癌的基础研究等等。2012年“863计划”资助合成生物技术为重大项目。2013年9月中科院深圳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挂牌。2015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合成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2015年,我院在编制“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中高度关注合成生物学这一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新动向,认真摸排我院现有相关研究基础,把合成生物学改造与应用确定为与现有的干细胞技术与转化应用、神经发育与损伤修复、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并列的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组织申报并成立了“合成生物学改造工程与应用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此次报告会也是学术交流会也是我院发力合成生物学建设的动员会,动员更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主动参与到合成生物学协同研究中,进一步优化研究团队、聚焦研发方向,争取在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刘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