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3/16/58/3A83416430B746F188762C16DB0_EA0A22B6_1AE68.jpg?e=.jpg)
![](/__local/8/D8/C6/778824832E0B896CE8621FEF3CD_FA4DF0BE_140AC.jpg?e=.jpg)
![](/__local/6/A6/74/076545C3C8E1D1344EE95AAB0FE_98AC8218_1421E.jpg?e=.jpg)
11月18日晚,由科技处、研究生处主办,生命科学技术系承办的第五期“博士论坛”学术报告在学术交流中心举办,报告由生命科学技术系丰慧根系主任主持,生命科学技术系李永海、陈红丽博士分别做了题为“纳米技术与肿瘤”、“宏基因组学――土壤中的药用基因资源”的报告,近400名教师和学生听取了报告。
陈红丽博士首先就纳米生物技术做了报告,向与会听众系统介绍了何谓“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应用潜力。最后阐述了纳米技术的双刃性,提出纳米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在研究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纳米技术和纳米安全性研究必须同步 。
李永海博士在题为“宏基因组学――土壤中的药用基因资源”的报告中,对宏基因组的概念,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分析方法以及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尤其对如何在土壤中利用宏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未知的药用生物类群和宏基因组学的不同分析方法在开发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告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与会人员在报告完后与2位博士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参会的教师和学生表示,听了这次报告感觉获益匪浅,既开阔了视野,也启迪了科研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