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李英波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谢小燕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讲学

作者: 时间:2019-11-04 点击数:

11月1日下午3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英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血液研究所军事再生医学研究室副研究员谢小燕应邀来我院讲学。院长杨志军、副院长周晨妍及相关科研方向教师、全体研究生聆听了本次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周晨妍主持。

李英波研究员以“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分离技术”为题,从课题组简介、反应强化分离制备技术和基于纳微界面调控的生化分离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了介绍。李英波以灵芝酸、白藜芦醇和大黄素、1,2,4-丁三醇为例,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反应强化分离制备技术,其提出的反应强化思路,主要应用于难分离复杂体系,可获得比传统分离工艺更高的分离效率。另外,在基于纳微界面调控的生化分离方面,他提出气助三相萃取和微波辅助浊点萃取工艺,分别应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提纯,获得比传统分离工艺更高的分离效率。

点击查看原图

谢小燕研究员以“miRNA与巨核细胞发育调控”为题,向我们介绍了脐血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分阶段诱导体系。通过巨核细胞分化模型的建立、miRNA-125b的表达变化、功能验证、发挥作用的阶段、靶基因的筛选、miRNA-125b新靶基因p19INK4D的功能验证、在调控中的作用等实验来验证miR-125b可以调控该诱导体系中血细胞的发生。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血小板释放的微囊泡(PMP)发挥功能的可能的分子机制——miRNA-915-3p靶基因分析。最后提出实现对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制备体系的优化为未来治疗辐射损伤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提供依据。

点击查看原图

报告结束后,现场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李英波、谢小燕研究员认真详细地回答了每个问题,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对我院生物活性分子的分离和miRNA研究方向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侯婉毅/文图)

【李英波研究员简介】

李英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主要从事生物炼制和生物分离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针对物化性质相近的生物活性分子分离难的问题,提出原位化学转化的思路,建立转化耦合低压层析制备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新技术,实现天然产物类似物的大规模分离制备。针对生物发酵体系高亲水分子难以萃取和容易乳化的难题,基于强化传质的原理,建立了反应-萃取耦合分离新技术。基于纳微界面调控原理,构建具有良好选择的离子液体参与的双水相分离体系和磁分离体系,提出了多种策略,用于提高发酵体系中灵芝酸和纳豆激酶的产量。近五年在Green Chemistry,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Engineering, Process Biochemistry, Soft Matter, Colloids and surface A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多项专利;2016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学会二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中科院国防专项,中科院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等多项课题。

【谢小燕研究员简介】

谢小燕,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血液研究所军事再生医学研究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以造血细胞工程和血管组织工程为主要研究领域。针对造血细胞工程,重点关注血细胞定向分化调控及血液细胞终末成熟调控,研究非编码RNA对血液细胞的终末分化调控,并推进应用转化,人工红细胞制备的突破获评2016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之一。先后承担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合作课题、军队重大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在Cell Death & Disease、Journal of Cell 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SCI论文,参与编译7本专著,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邮政编码:453003 电话:0373-3029887 邮箱:smkxjsxy@x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