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积淀铸就特色创“一流” ——我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7年06月22日 00:00  点击:[]

据2017年5月12日汤森路透公司《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数据库公布的ESI学科排名,我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学术影响力跻身全球该学科领域所有研究机构前百分之一,标志着我校临床医学学科在关键研究领域具有了国际水平和引文影响力,这是我校实施学科建设战略的阶段性成果,是从量变迈向质变的转折点,代表着我校学科建设驶上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近年来,在“双一流”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引领下,我校主动融入河南省“三区一群”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健康中原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步伐、为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我校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多年来承担着全省一半以上的本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为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一代代新医人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2010年,我校科技工作大会确立了学科发展规划战略,将精神、神经学科领域和肿瘤学科领域确定为学校重点发展的方向。

2013年1月,时任校长段广才提出:“加快推进博士化进程,每年要新增50名以上的博士,争取到2015年博士队伍达到300人左右。”大量高层次人才引进为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3月,学校召开了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会议,深入摸查“家底”、查找“短板”、理清思路、凝练特色、明确方向,就学校如何打造出更高层次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凝聚学科方向达成共识。

2015年12月,我校“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获批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特色A类建设学科,掀开了学科群建设的新篇章。

“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和保障。2016年以来我校相继出台了《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建设管理办法》《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高峰高原学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从制度上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学科建设意识。陆续完成了《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院(系、部)“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开放课题招标评审工作,对30项课题资助经费300万;完成学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评审,首批确立了6个高峰、10个高原学科的立项资助工作。

2017年3月,学校领导班子明确提出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全面启动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肿瘤与免疫学科群、心脑血管与再生医学学科群3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工作;试点探索建立以学科群为主体的学科管理机制,实行“首席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突破院系行政约束和学科间的学术壁垒,形成有利于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体制;发挥基础和临床双头带动作用,遴选基础和临床双学科带头人,促进基础与临床有效对接,促进医教研协调一体化发展;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学科高原和学科高峰,为创建一流学科奠定基础。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学科建设又一轮宏伟计划正在有序开展。

全员努力,打好组合拳

围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目标,我校坚持引育一流师资,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启动“265人才工程”,坚持实施引智工作“一把手”工程,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采取一人一策,大力培养和广泛延揽以院士、长江学者等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以省特聘教授、校“太行学者”特聘教授、特聘兼职教授为主体的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

学校现有高端人才11人,其中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终身科学家1人;学科领军型人才36人,其中“太行学者”特聘教授11人。2014至2016年,学校(含附属医院)共新增博士181名,校本部专任教师博士比例由25.24%提高到33.67%,有5个院系博士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比例由3.55%提高到4.62%。

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浓厚学术氛围,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快速提升;修订科研专项奖励办法,突出导向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以期切实发挥科研专项奖励制度的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4项,实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获批科研项目总经费达1.47亿元,SCI等收录高水平论文1918篇,实现了Nature子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零突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持续提升,二者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连续3年排在全国独立设置医学院前三名。

实施质量兴校战略——医学教育优质品牌初步形成,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持续提升,二本录取分数线在河南省属高校中连续保持第一位。办学层次显著提升,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相继纳入一本招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首批进入了国家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7项,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单位,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突破。获评“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最满意高校”“河南省本科高校综合实力20强高校”。

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深度和广度。先后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与德国耶拿大学开展教师、学生交换培养,开展本科和硕士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与郑州大学签订并实施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两校合作,促进双方发展。

2014年以来,每年送出1-2个较大规模团组赴海外进行培训和研修,包括:“提升医学教育高层次人才国际化能力”19人团赴英培训项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9人团赴美培训项目、“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骨干人才”7人团赴法国培训、组织我校省优势特色学科精神神经医学专业科研骨干19人赴美研修、组织我校神经电生理学专业创新人才培训25人团赴德国培训,极大地提升了一线教师队伍和科研骨干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层次。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经过多年的积淀,我校以5所附属医院为依托,以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为抓手,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内涵建设与跨越式发展步伐,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不断加强,学科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学科体系及学科平台趋于完善。以医学为主体,理工为支撑,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拥有省重点学科16个、省医学重点学科20个;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培育基地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需求。

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服务社会效果显著。直属附属医院由3所增加为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由11所增加为16所;主动参与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获批卫生部首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豫北首家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等;积极开展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工作,第三方医学检验、干细胞与生物治疗等业务的开展,已经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对院系建设的强力支撑作用;切实加强河南省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和医护技术培训。主动参加援外医疗服务和支援边疆建设,拓展了服务领域,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起草了《国家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大道修远,行则将至”。校长任文杰提出: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不动摇,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以三大优势学科群建设为重点,以高峰高原建设为手段,继续巩固并提高临床医学学科ESI的全球排名,再培育2个以上学科冲击ESI全球排名前1%,力争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医科大学梦”承载着几代新医人的梦想。今天,在新的发展起点,新医人正在追逐更高的梦想,在“十三五”时期,我校以崭新的姿态,争做河南高等医学教育和医教研协同发展的领头羊,为决胜全面小康、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贡献。